新闻网讯(记者 张雨驰)11月2日下午,尚能楼南102的教室里暖意融融。艺术设计学院举办的书法艺术沙龙如期开场,主持人王亚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隶书委员会委员兼安徽省书法协会副主席,在书坛成名已久,众多艺术涉设计学院的学子慕名而来。大家以翰墨为桥,畅谈书法与绘画的交融之美,让中国传统艺术的温度在青年心间静静流淌。
别让严谨束缚了热爱——一场关于入门的暖心建议
“孩子们本是活蹦乱跳的,青年人的思维更是天马行空,怎能一上来就被唐楷的‘规矩’捆住手脚?”沙龙伊始,王亚洲便抛出对书法入门的思考,话语里满是对学习者天性的珍视。他坦言,如今不少家长让孩子从颜真卿、柳公权的唐楷起步,虽为经典,却易让活跃的心灵感到束缚,越写越失了兴趣,艺术专业也是如此,一开始选择固定的临摹模板会让学生形成固定思维,缺乏创新意识。
在他看来,隶书才是更适合入门的“暖心选择”——它既承载着书法的根基,又保留着灵动的笔墨意趣,能让学习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汉字的线条之美,护住那份最初的热爱。这番话让在场学子频频点头,也解开了不少人“为何学习总提不起劲”的困惑。

在碎片里找方向,于专注中得真知——一次接地气的学习探讨
“老师,现在很多人靠短视频学书法,这种碎片化学习靠谱吗?”一位艺术学子的提问道出了当下年轻人的学习现状。王亚洲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先肯定了时代的便利:“现在多好啊,一部手机就能看遍百家千体,不像我们当年找本字帖都难。”话锋一转,王亚洲眼神里多了几分恳切:“便利也藏着‘陷阱’,如果没有具备筛选的能力,就容易像‘掰玉米’,见一个爱一个,最后什么都留不下。”他以评审时的经历举例,那些看似“漂亮”却功底薄弱的作品被淘汰,正是因为缺乏“深挖一帖”的专注。他鼓励大家:“选一本自己真心喜欢的法帖,比如欧阳询、颜真卿的经典,沉下心临习,把一口井挖深了,自然能尝到甘甜,画画也是同理,我们要学会深挖、学会感受所学作品中的底蕴。”
“艺无止境”——四字墨宝里的殷切期许
沙龙即将迎来尾声时,王亚洲走到桌前,提笔蘸墨。随着腕间流转,“艺无止境”四个大字跃然纸上,笔力遒劲又不失灵动,墨香里满是对青年学子的期许。他将这幅作品赠予艺术设计学院,轻声说道:“艺术没有边界,希望你们永远保持好奇,在专业里深耕,在热爱里成长。”
现场掌声响起,学子们望着眼前的墨宝,更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重量与温度。这场沙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分享,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它让书法不再是书本里的符号,而是能触碰、能感知的生活艺术,更在学子心中播下了“以热爱为笔,以坚持为墨”的成长种子。
